福州软木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君锟:一生一事枯木逢春
http://www.fzcci.com 2021-03-22 15:04:37 来源:福州新闻网
用刀片在裁好的软木薄片上一抿,一片草叶就卷曲成型
软木制作的梅花花瓣,薄如蝉翼
一个人、一把美工刀、一块树皮,随着时间积淀,世间风景就在指尖活灵活现,软木画似魔术般,让枯木逢春,妙造自然。细窥其中,或廊柱栏杆,细如琴弦;或松枝柳叶,薄如蝉翼;又或山石缝中的花草,纤如捷毛。精雕巧工的独步功夫,无不让人惊叹。日前,海都记者专访福州软木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君锟,探秘其以刀代笔的绝妙技艺。
学习需要耐心更要承受得住孤独
福州新店镇西园村是软木画的发源地,也是陈君锟的故乡。幼年时,陈君锟和其他孩子一样,围看着家人雕刻软木画,在耳濡目染中,喜欢上软木画。陈君锟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园村,每家每户只要能拿筷子的,就会做软木画。”
软木画以从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拉伯等地进口的栎树的木栓层软木为原料,制作过程精细且繁杂,要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需以刀代笔、精刻巧镂。记者在陈君锟的工作台上看到,一长形盒子中,放着十余把形状各异的美工刀。
“仅刀法而言,就有面、划、切、雕、挑、凿、琢、行、车、转打锉等,手肘需压案,握刀如握笔,刀法才能行云流水。”陈君锟说,学软木画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不断练习,基本功扎实,才有可能创作。“花鸟、山水、人物,我都各花了三四年时间入门。做软木画需要极大的耐心,更要承受得住孤独。”他说道。
陈君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门传统技艺
创作从鼎盛到衰弱再到创新重生
陈君锟入厂创作,是在40多年前。那时,正好碰上软木画的鼎盛时期,其为福建省创汇最高的产品之一,备受海内外人士青睐。
喜欢软木画的人越多,陈君锟的干劲就越足。疯狂的时候,他一连十几天都沉浸在软木画创作里。“改革开放后,大部分老艺人封刀下海,拼生活去了。越来越多的软木画厂关闭。”陈君锟回忆道,因为工厂倒闭,他只好回家默默地去创作,心想只要多生产一幅,就能多给下一辈保留一幅。
一幅软木画的创作耗时耗力,光靠他一个人根本生产不了多少。2005年,陈君锟号召40多位老艺人重回厂里,让这份手艺发扬光大。“虽然现在只剩几位老师傅,而且大家都七八十岁了,但依然愿意为了共同的信念,去传承软木画。”
而为了让软木画跟上时代潮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陈君锟不断创新,做杯垫、微型晶体软木画台灯等软木画文创作品。
传承“只要愿意学,我就乐意教”
出生于1955年的陈君锟,不想让软木画就此断层,所以,他又从生产延伸到了教学,“还没考虑过要退休这回事”。记者采访时,陈君锟正带着几位技校的学生,练刻花草的基本功。
“只要愿意学,我就乐意教。”陈君锟说,无论多忙,还是很愿意定期去中小学上课,希望孩子们能更多地了解家乡的文化。
“这个珍贵的文化是国家的,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那就是罪人啊!”陈君锟说,与软木画打交道了近半个世纪,还是很享受在方寸间的精雕细琢,希望自己的一腔热爱能把属于中国的美带向世界,带给充满希望的下一代。
- 马尾拟排演《这里的黎明我来过》(2021-03-22 14:48:33)
- 逾5000株杜鹃花展出 琴亭湖公园首届杜鹃花节今日开幕(2021-03-10 17:20:41)
- 罗源畲乡办起绣娘班 传承发展畲族服饰传统手工技艺(2021-03-10 17:09:37)
- 杨建峰:用镜头带世界认识上下杭(2021-03-10 17:07:43)
- 马尾罗星中心小学师生编排原创MV传承非遗(2021-03-10 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