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 >> 重点项目 >> 正文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http://www.fzcci.com   2017-01-09 11:29:00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位于福州城市中轴线南端、台江区中南部。其历史由来可追溯至北宋元祐年(1086~1093)之前。那时,今大庙山以南、以西地带尽是闽江水域。潮水在大庙山南麓冲积成两个大沙痕,可供人行走或供来往船只靠泊、装卸货物,成为天然的“码头”。涨潮时,人们走上痕,称为“上航”;退潮时,人们走下痕,称为“下航”。“航”和“杭”古音相通,因此又称上杭、下杭。此后,上杭、下杭居民逐渐增多,街市形成,便有了上杭路、下杭路。如今的台江上下杭街区主要指星安河以北、延平路以南,东到中亭街西沿、西至白马路东侧的区域,面积约417亩,其中核心保护区约264.76亩(总住户3069户,总居住人口9514人,保护范围房屋总建筑面积30.26万平方米)。
上下杭地区在北宋年间形成,随着时代变迁,经历了多次历史发展与变革。明末清初是上下杭地区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由于福州地区的自然寄泊港由西部的洪塘南移至台江北岸,上、下杭靠着水陆交通便捷的优势,成为闽西、闽北的物产集散枢纽,街市也随之迅速发展。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上下杭地区的商业、金融业日趋繁荣,商铺、钱庄、药行等达数百余家,成为福建省内著名的商贸区域。清末至民国时期,双杭地区商业崛起,市政建设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给双杭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天的上下杭街区主要为“一山一河”、“两横一纵”的城市形态。“一山”是有“全闽第一江山”之称的大庙山和彩气山,“一河”是闽江内河素有“潮水两头涨”景观的三捷河;“两横”指的是上杭路、下杭路,“一纵”指的是隆平路。整个上下杭片区已全部列入福州市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多数为清末民初建筑形式的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重点地区,主要有宫庙、祠堂、会馆、商铺、民居等。有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真君主殿、福州商会八角亭、扬鸿斌故居),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培松故居、星安桥、三通桥),4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氏文昌阁、陈文龙尚书庙、福州志社旧址、曾氏祠堂)和14个已登记注册文物保护单位(大庙山遗址、钓龙井、戚继光祠堂、龙岭顶关帝庙、观音庵、咸康药行旧址、周宁会馆、浦城会馆、寿宁会馆、建宁会馆、南郡会馆、兴安会馆、法师亭、永德会馆),以及30处的优秀近现代建筑。
上下杭历史文化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是福建海洋文化和闽商的发祥地之一。按照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作要求,我区将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彰显深厚底蕴、展现个性魅力,积极推进上下杭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的各项工作,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富有尊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