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壁画里藏着大门道
http://www.fzcci.com 2022-04-21 17:43:1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壁画,是三坊七巷古建筑墙院悠久的装饰艺术,也是三坊七巷深厚宅院文脉的承载者。在历时10年的抢救性保护修复中,文保工作者不但挽救了三坊七巷17处宅院中大量濒临消失的珍贵壁画遗存,还研究考证了壁画中的文化意涵。三坊七巷古建筑壁画保护修复工程也因此获得“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的称号。
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开办的“古厝大讲堂”邀请了主持三坊七巷壁画修复的陕西省文物专家杨秋颖,在线开设“三坊七巷宅院壁画的修复与解读”讲座。
刘家大院里与灰塑相结合的壁画。
历经十年求索
修复壁画找回文化基因
历经数百年沧桑,三坊七巷的壁画和灰塑曾残损严重,几近消失。其中残损较严重的有148处,共计600平方米,分布在多个院落,内容难以辨识。
“失去了壁画的宅院,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三坊七巷宅院原貌。”杨秋颖说,修复之前,三坊七巷的壁画存在三大问题:遗存零散、脆弱、涂盖严重;画面残缺破碎,无法解读;画面大量脱落,不复存在。
于是,杨秋颖团队提出,把文物实存的原真性保护和文物基因的原真性传承作为突破点。他们首先把每一个院落的每一处残留,都当成一个研究课题来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抢救每一处残片、每一段覆盖层下的遗存,继而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从零散的信息中找出共性和规律性。
与此同时,杨秋颖团队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寻找与宅院相关的老人,以获取信息;查阅宅院的历史背景和资料;考察并借鉴周边同时期古建筑宅院遗存等,获得解读其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的依据,从而准确破译三坊七巷墙院文化的基因密码。
专家们拯救了三坊七巷17处重要宅院中大量濒临消失的壁画遗存。历经十年求索,越来越多的壁画、灰塑及时受到保护。大量无法解读的画面通过考证重新得到了文化价值的回归。
二梅书屋的门楣壁画。
反映吉祥文化
折射价值取向
在杨秋颖的分析中,三坊七巷的壁画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宅院的吉祥文化,其所承载的内容更是生活在宅院里的人们精神层面的滋养和指引,它们是三坊七巷每个宅院里崇尚的价值取向的生动写照。
例如刘家大院壁画“五伦图”,它是一个显赫家族世代崇尚的价值观的体现,体现了崇文重教的宅院文化对整个家族的教化意义。对于刘家大院的另一幅壁画“刘杜会勒”,专家们考证发现,福州墙檐壁画最常见的是把房主人姓氏中最著名的历史故事绘制上去,引以为豪并使之起到教化子孙的作用。刘綎和杜松都为明军宿将,“刘杜会勒”在古代表示两军操练的意思。
在三坊七巷里,诸如此类的壁画还有很多。如王麒故居的“鱼龙变化图”、水榭戏台的“春庭乐图”等,它们折射出了家族的人文情怀、处世哲学、价值取向及历史轨迹。
这些壁画不仅富有三坊七巷特有的文化气质,也是一笔留给后人的丰厚文化遗产。
二梅书屋壁画
反映郑和下西洋
二梅书屋,是清代福州翰林、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的家宅。在壁画保护修复中,杨秋颖等人意外发现二梅书屋壁画中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并牵出了一段这座宅院在明代与海丝相关的历史。
在二梅书屋一幅门楣壁画中,专家们发现原有壁画的下层还有几层壁画。其中,第4层壁画中绘有14个人物。除了一古代“使臣”形象的人物外,其余多为僧侣形象。画面中的寺庙也是异域风格。画面中的建筑和人物服饰特征都表明,壁画描绘的是发生在异域梵刹里的布施场景。这和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保存至今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里的地点、人物等内容高度吻合。
经过近两年研究,杨秋颖查阅大量资料,对建筑、服饰、历史事件进行一一比对,并结合民间有人认为二梅书屋的东落建于明朝、福州人有将大事件记录在墙壁上的习惯,以及郑和下西洋伺风开洋正停留在福州且留下大量印记等信息,认为这幅二梅书屋的壁画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高度吻合。“三坊七巷壁画反映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对域外宗教、文化的影响等,也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的思想。”杨秋颖说。
- 请收藏!福州春日赏花图鉴!(2022-04-21 17:39:08)
- 省领导调研福州重点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企业(2022-04-21 17:30:32)
- 福州:羊蹄甲花盛开成街头一景(2022-04-21 17:26:09)
- 两岸篆刻大赛启动 奖金最高1万元(2022-04-21 17:23:44)
- 讲述“春天故事” 福州市主题云宣讲启动(2022-04-21 17: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