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 >> 产业资讯 >> 工艺美术 >> 正文

匠心神韵 技归于道

http://www.fzcci.com   2017-05-31 08:51:39  来源:福建文化产业网

  

 

仲夏5月,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流动展区成了寿山石爱好者的好去处。

    “匠心神韵”第二届中国寿山石雕青年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展在此举行,55件作品中包括入围作品35件、优秀作品10件、新锐作品10件。这些青春智慧之作,不拘泥于传统,有的题材新颖,有的俏色点睛,还有的构思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石雕才俊初长成

    展厅里,一件名为《秋山行旅》的作品吸引众人驻足观看。

    秋黄尽染山林、溪石错落有致、桥旁枯树伫立……雕刻家在一块浑然天成的寿山花坑石上,把秋天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耳目一新。

    这件作品出自“十大新锐雕刻青年”第一名陈滢之手。

    “《秋山行旅》的灵感源自古诗词。当我发现这块寿山花坑石中间有一条黄色条纹时,一下子就想到了小桥流水人家,尤其是旁边伸上来的黄色条纹特别适合做成秋树、秋景。”陈滢告诉记者,这件作品虽说是承古,但更多是创意。

    省民协主席、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对《秋山行旅》赞赏有加: “作者巧妙地利用寿山花坑石的纹理变化,把石头外表的这层皮作为图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再借自然形成的纹理和刚柔相济的刀工,把山水清幽意境表达了出来。”

    尽管得到普遍好评,但勤于悟道的陈滢对一些细节的处理还不是很满意,比如剔地平整。“寿山花坑石较脆,雕刻时力度亦轻缓,尤其是关键的薄意雕。如果我能雕得再平整一些,主题就会更突出。”他说。

    陈滢从小就爱看舅舅雕刻寿山石,有时会模仿大人在石头上刻起来。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找了一份与所学电子专业对口的工作,结果发现不是很喜欢。后来,他索性扑到了寿山石雕上,边学边做,渐渐找到了感觉。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拜刘传斌为师,潜心研究。

    “这次比赛让我开了眼界,也看到了差距,今后要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到大自然中写生采风,提升美术修养。”陈滢说。

    和陈滢一样,陈武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入选寿山石界“十大新锐雕刻青年”。他创作的《竹林七贤》别具一格,引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的极大兴趣。

    潘鲁生现场与陈武进行交流,一方面肯定这件作品构思用心、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不忘给予点拨。

    指着作品的拓片,潘鲁生告诉陈武:“你在薄意山峦的时候,画面处理上手法雷同,线条太过重复。如果山的线条能有折、断的节奏变化,整件作品就会更有层次感。”

    在本次大赛获选的“十大新锐雕刻青年”中,陈祥清的《月是故乡明》、洪鸣山的《醉秋》、许永祥的《妙法空有》三件优秀作品被福建省文联、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收藏,陈滢的《秋山行旅》、朱志雄的《咏娃》两件优秀作品被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收藏。

    石情画意说出来

    “十大新锐雕刻青年”,这份荣誉来得并不容易。因为在4个月的激烈角逐中,他们要经过层层筛选,从初赛、复赛到现场雕刻,再到演讲比赛,一路闯关。

    当青春遇上艺术,当智慧遇上寿山石,激发出的是艺术记忆和创新精神。

    据介绍,第二届“匠心神韵”中国寿山石雕青年创作大赛暨十大新锐雕刻青年评选启动后,60位参赛选手每天在比赛现场进行寿山石雕作品创作。作品提交后,由专家评委进行评分,场外观众通过相关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票,组委会按专家评分(90%)+微信投票评分(10%)评出20位“十大新锐雕刻青年”候选人。

    这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这些候选人要放下刻刀,走上讲台,围绕“技归于道”这一演讲主题,把石情画意说出来,去争夺“十大新锐雕刻青年”桂冠。

    在福州八闽书院,20位平时只用刀说话的匠人展开口才角逐……

    第一个登场的是女将陈丹。别看她平时很少站在台前,可与台下业内同仁分享起《水墨江南》的灵魂意境,还是自信满满。毕竟,讲的是从业经历,道的是所思所悟。

    紧接着,《禅·道》《一雕一琢诗心造境》《石雕艺术的天趣之美》《雕出自我》……选手们结合创作体验,一一阐释个人情怀。

    本次演讲比赛,主办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福建省文联有意引导选手能雕会道,所以请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中国民协《民艺》杂志执行主编孙建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邹明华、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顾问方宗珪、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余卫平、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章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丽娟等大腕担任评委,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现场打分。

    赛后,刘托评价说,评委们既注重选手的雕刻技艺,还关注他们的心性、思想和思考,这对年轻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触动,可以引导他们多悟道,在文化知识、思想境界、情感意识上多下功夫,更好地做到眼到、心到和手到相统一。

    匠人就得有匠心

    寿山石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我省一大批中青年雕刻艺人秉承工匠精神,在薄意、钮雕、圆雕、浮雕等寿山石雕技法上积极探索,追求卓越。但与历史上的名师巨匠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这门古老的技艺,如何在传承中发展?如何创新激活?

    “技艺传承和艺术创新的核心在于人的培养。”省民协副主席陈晓萍说。

    创设于2014年的“匠心神韵”中国寿山石雕青年创作大赛,坚持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策划原则,循守原创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活动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推新人、出精品,为青年艺术家作品的展示与传播创建一个品牌式的共享平台。

    专程从北京赶来的潘鲁生告诉记者,“匠心神韵”中国寿山石雕青年创作大赛从第一届到第二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个题材和技法创新交流的平台,年轻的雕刻师可以在相互品评中碰撞出新的创意,“我们不必刻意强调青年人速成雕刻大师,而要给他们时间、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潜心传承中去悟道,只有他们悟到了,才能在材质美的基础上自觉地去挖掘技艺,最终做到材美与工美的结合,创造出意蕴和魅力凸显的精品”。

    他不忘提醒这些刚刚崭露头角的后生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继承传统,因为传统是一颗文化的种子,把它培育好,就能在今后的创新中表达出来。今天,寿山石文化如何形成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很值得思考和探索。

    “本次展出的作品在精微的技法表现上做得非常好。”李豫闽告诉记者,这批青年才俊可能就是未来寿山石事业发展可以依靠的一股最鲜活的力量,但他们在美学的追求上还有待提升。

    这些后起之秀,如何才能超越前辈?古老的寿山石行业,如何破解传承不足、原创乏力、资源浪费、急躁冒进等问题?

    “匠人就得有匠心。”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邱运华开出“药方”。

    他深有感触地说,主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和扶持中青年民间工艺能人,成就有威望的领军人物,实现从匠人到艺术家的蜕变。同时,也希望大家居安思危,承载传统文脉,融汇时代元素,以精准的艺术眼光、精妙的构思创意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取得精彩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