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 >> 产业资讯 >> 现代传媒 >> 正文

左海会客厅|电影导演王洪:用镜头讲述榕城印象

http://www.fzcci.com   2024-04-02 16:10:45  来源:福州新闻网


  本期嘉宾

  王洪 福建福州人,电影导演、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全国第十一次影代会代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MFA研究生业界导师、福建师范大学MFA研究生产业导师、福建联合沟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其纪录电影《听见光》获第三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科教片提名,《即刻待命》入围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奖”。

左海会客厅|电影导演王洪:用镜头讲述榕城印象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干什么?”

  这三句话,我们时常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听来只是谈笑,却是王洪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位成长在福州、走过许多地方的电影导演,用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告诉记者,纪录电影是他的解题“钥匙”。

  福州导演、福州题材、福州团队、福州出品,王洪和他的团队叠满了“本土buff”,在不断探索中填补了福州制造纪录电影的空白。

  从“躺平”到奋斗

  早上泡上一杯清茶,王洪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屏幕上播放着还未定型的纪录电影《无界之界》,他仔细观看,时不时在纸上记录下需要修改的内容。这是中国首部陶瓷纪录电影,王洪希望将它打造成“超级说明书”,助力德化白瓷走向“一带一路”。

  每部电影从初剪到成片,王洪都要看上百遍,细细打磨。而就是这么“卷”的他,其实也有过一段“躺平”的时光。

  军人家庭出身的王洪,在军校里学习战地新闻学专业,还喜欢上了摇滚乐。从部队转业后,他进了一家国企,工作不累,却让“躺平”的他身上流淌的热情无处释放。

  “26岁的和62岁的一起钓鱼,一眼望得到头。”王洪如此形容当时的生活,他坚定地认为,必须另寻出路。

  从拍摄纪录片到投资产业园,从福州到成都,尽管一路在“折腾”,但王洪仍然感到迷茫。在西藏,按下“暂停键”的他偶然听到一句话:活着的价值在于帮助了多少人。

  王洪的探索有了方向——用什么帮助?“摄像机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我还有团队和经验。”选什么形式?“纪录电影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定格一种城市精神,反映整个社会发展。”

  王洪说,有温度、人情味、真实性,是纪录电影的基本属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纪录片不具备的国际传播性,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

  从福州出发,又回到福州。他说,“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后,发现阳光、空气、水都是那么自然清新,身边的故事是那么丰富和感人。我开始真正爱上了这个地方,爱上这个地方的人。”

  2019年起,王洪不再接商业片,而是沉下心来创作,用纪录电影讲述福州城的人和事。

左海会客厅|电影导演王洪:用镜头讲述榕城印象《即刻待命》特别放映场,王洪(中)及主创们与观众合影留念。记者 郑帅 摄

  与时间交朋友

  多名视障人士与说唱歌手一起站在聚光灯下,阿卡贝拉与R&B跨界碰撞出音乐的火花。这是电影《听见光》的主题曲,也是被摄影机记录下的永恒片段。

  作为记录者,王洪已经与他们相处许久。2018年年初的一个夜晚,在福州街头拍素材的王洪偶遇视障歌手“看到”组合,他们有超乎常人的坚韧,用音乐自力更生,也帮助更多人。王洪觉得,这么好的人物,这么好的故事,一定要拍成电影。

  “忽悠我们吧?”一片质疑声中,王洪关掉手中的拍摄机器,用9个月的时间走近“看到”组合,告诉他们纪录电影是什么,陪着他们演出、排练,不断调研了解视障群体的真实状态。

  一天,组合的一名成员邀请王洪,记录孩子的生日。“要知道,他之前是不同意我们到家里拍摄的。”进门才发现这个家的不一样,夫妻俩是盲人,孩子也是盲人。王洪说:“那一刻我知道,我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了。”

  接近拍摄对象要交心,拍摄过程则要耐心。王洪告诉记者,他所有的片子都是“自然生长”而来的。“只要给够时间,它会‘长’到你可能想象不到的状态。”

  王洪执导的《即刻待命》是福州首部聚焦“民间公益救援组织”的纪录电影。镜头里,一群“平民英雄”集结,穿梭于灾难与险情之中,他们在台风中守护榕城,更在叙利亚震区贡献中国救援力量。

  跟踪拍摄2年半,参与近30场救援,积累500多个小时的素材,才有了丰富的内容呈现。其间,王洪还碰到了一件让他感动的事,拍摄后期,一名救援队员不幸被确诊癌症,过去他救过的人主动来到医院为其输血。

  “漫长的跟拍伴随着对人物和故事理解的加深,片子所表达的内容不断升华。”王洪希望通过《即刻待命》的影像语言来呈现人间大爱,正如影片最后所说,“以我为光,温暖整个世界”。

  《即刻待命》拍摄2年半,《听见光》拍摄4年,《复刻髹饰板》拍摄6年……王洪的步伐不紧不慢,他说:“纪录电影,就是与时间做朋友。当时间成为你的好朋友,就会不停地交付友情,交付内容。”

  是结束也是开始

  短视频时代,我们还需要纪录电影吗?在王洪看来,这反而让他的工作更有分量。一部好纪录电影,可能没有经济价值,却能影响未来。

  当摄影机介入“看到”组合的生活,一扇连接世界的窗口被打开了。《听见光》是“看到”组合的故事,也是视障群体的故事。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为他们站台,并呼吁:“要拓展盲人群体就业,让音乐艺术成为就业新品牌!”

  中国盲协、福建盲协等还共同推出“听见光计划”,由专业的基金会、专业机构定期举办培训班,为视障人群提供艺术教育方面的培训机会,让他们多掌握一门技能,拓宽就业路径,有更多元的就业选择。

  “一个影片的结束,也是一个事件的开始。”王洪说,同样的逻辑也用于他的其他作品。“无界之界”计划作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巡展的主题,打造青年陶瓷艺术家走向“一带一路”的展览品牌;“即刻待命”已经成为福建省应急救援的一个公众形象品牌……

  每一部片子都在现实里延续,这正是王洪认为纪录电影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工作室里,一柜子的奖杯和荣誉证都是对他的认可。

  其中就有来自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对王洪来说,“家门口”的丝路电影节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电影的大门。“电影节期间,每天都在接触全国各地的影视团队。特别是近几年,人才回流很明显。你看,我的一个团队10来人里就有3人是海归。”王洪表示,资源的汇聚、政策的支持,让大家越来越有信心。

  王洪的底气还来自储备和持续拍摄的项目清单:再现百年漆艺盛景的《复刻髹饰板》、关注非遗文化与少年成长的《神将首》、聚焦中医传承之路的《十年门徒》……他说,沉淀的时间越久,储备的题材越多。有自己的观察,也有他人输送的内容“子弹”,“这辈子都拍不完。”

  “我是福州人,我在家门口拍电影!”如今的王洪,怀揣一份对生活、对家乡、对世界的极致热爱,继续着现实主义题材纪录电影和非虚构故事片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