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 >> 创意园区 >> 文创园区 >> 正文

严复:船政最优秀的学生

http://www.fzcci.com   2024-01-09 11:09:21  来源:福州新闻网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认为要学习西方,首先要了解西方。鸦片战争给了林则徐建立海军的启示,但真正把林则徐海防意识刻进心中的人,是当时洋务派的实权人物左宗棠。

  在林则徐和左宗棠“湘江夜话”多年后,左宗棠不忘林则徐嘱托,奏请开办马尾船政。

  马尾船政走出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严复,他被誉为“船政最优秀的学生、最杰出的代表”。

严复:船政最优秀的学生中国船政文化园里的绘事院还原船政学子绘图场景。

  沈葆桢亲笔

  将严复点为头名

  1867年1月6日,福州城定光寺的诵经声中,夹杂着一阵英文诵读声,那是“求是堂艺局”的学生在这里开始上课了。

  严复后来回忆:“当是时,马江船司草创未就,借城南定光寺为学舍,同学仅百人,学旁行书算,其中晨夜伊毗之声与梵呗相答……回首前尘,塔影山光,时犹呈现于吾梦寐间也。”

  “左宗棠三顾宫巷请沈葆桢主办船政”的故事在福州广为人知。当时皇帝钦点的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于是,1866年冬天,初名“求是堂艺局”的船政学堂开始招生。

  这一年,因为父亲严振先病故,严复的生活日渐艰难,新学堂招生的消息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根据新学堂招生的要求,只要能够考取新学,不但读书、吃住、看病费用全免,制服、书籍、簿册全由学校提供,每月还能得到四两纹银补贴家用。此外,每三个月考试一次,成绩一等的更有十两银子的嘉奖。

  于是,年仅12岁的严复报考了这所学习洋文和驾船的新学堂。

  1866年12月23日,招生考试在于山定光寺举行,除了笔试,还有体格检查和考官面试。主考官沈葆桢出了《大孝终生慕父母》的笔试题目。这份考题契合了严复当时的心境,他将对父亲的哀悼和母亲的感激尽情挥洒在试卷上。

  严复的卷子让沈葆桢眼前一亮,亲笔将他点为头名。

  和严复一起被录取的还有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罗丰禄等几十名少年。过了春节,陈季同、魏瀚等几十名学生通过又一场入学考试进入新学堂。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从这里出发,与船政一同被写入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

严复:船政最优秀的学生船政博物馆内关于严复的展陈。

  最优秀的学生

  最杰出的代表

  半年多后,船政学堂完工,师生全部迁入马尾新校舍。按照早些时候与左宗棠的商定,沈葆桢铺开了中国史无前例的英法并重而又相互制衡的教学格局。

  法国当时造船技术世界第一,前学堂由法国人教授船舰制造,设法文教学的物理、数学、化学以及制造等课程;英国当时航海最强,后学堂由英国人教授舰船驾驶,设英文教学的天文、地理、管轮、驾驶等课程。通俗来说,前学堂主要培养海军技术人员,后学堂主要培养海军指挥军官。

  严复进入马尾船政后学堂,学习英文和西方自然科学,由外籍教师以英文授课,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后来担任天津北洋水师学英文总教习的严复常常用纯正的英语告诉学生们,1867年当他第一次学会通过一国的语言进入一个未知空间时是何等的惊讶。在这里,水、空气、热、运动等自然现象被放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和航海学的框架内加以归纳定义,并成为有趣的系统。

  船政学堂学习纪律严明,淘汰率很高。学生在五年学习期间不能请长假,除春节、端午、中秋外没有放假,也没有寒暑假。每三个月有一次考试,一等者奖十两银子,二等者不奖,三等者记惰,连续三次三等者开除。到毕业时,第一届船政学堂招收的103名学生仅剩下39人。

  1871年5月,严复以优等成绩从航行理论科毕业,随后在船政局自制的“伏波”舰上练习。1874年处理日本侵台事件时,严复等人随沈葆桢驰航台湾。1876年2月,严复随“扬威”号前往日本访问。5年理论学习,6年航行实践,为严复未来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1877年,严复作为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欧学生到英国深造。在这批留学生中,严复是唯一没有上舰实习的中国海军留学生,但英伦广学让严复眼界大开,促使他在军事科学之外兼习哲学、政治、经济、社会诸学,塑造了未来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

  “船政文化培育了严复,严复使船政文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严复是船政最优秀的学生、最杰出的代表。”这是严复研究专家王岗峰和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的共识。

  船政之殇

  加速《天演论》出世

  1879年,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到船政学堂任教。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另一所海军学校——北洋水师学堂。经同乡与好友陈宝琛推荐,严复调到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总教习(教务长),实际上履行总办(校长)职责,此后任教20年。

  在福州马尾马限山东麓有一座清代建筑,这是纪念甲申、甲午两场海战殉国将士的昭忠祠。

  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阵亡的许多著名将领是严复的同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严复一直关注着这场战争的局势,连续给远在故乡福州的好友陈宝琛写了3封信,对同学“见危授命”感到欣慰,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进行猛烈抨击。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主力舰管带(舰长)10人中,8人是严复的同学,他们是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方伯谦、叶祖珪、林永升、黄建勋、邱宝仁,另外两人是船政第三届的林履中和“镇远”舰管带杨用霖。除邓世昌为广东人外,其余9人都是严复同乡。

  战败的耻辱和同窗好友接二连三的去世让严复极度悲愤,常年积累的思想终于爆发,1894年,严复完成了《天演论》初稿。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5篇政论文,进行了中西文化比较,批判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探求中国衰弱的原因,寻求中国富强之路。

  1898年4月,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横空出世,奠定了他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启蒙家的地位。“物竞天择”引起思想界震动,“优胜劣汰”给了当时麻木的人们当头棒喝,如一声惊雷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