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 >> 活动信息 >> 正文

严复,被“忽视”的书法家

http://www.fzcci.com   2023-02-21 16:50:2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上月,《籀古绎新——严复的书法世界》一书在位于三坊七巷的严复翰墨馆正式发布,书中汇聚了严复300余件作品,涉及临帖、字帖、书信、译著等,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品类最全、印刷最精的严复书法集册。该书的出版,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严复除了是思想家,也是一位书法家。

严复,被“忽视”的书法家位于鼓楼区三坊七巷的严复翰墨馆。(严复翰墨馆供图)

  严复一生研习前贤法帖,笔耕不辍,留下诸多手迹。位于三坊七巷的严复翰墨馆就收藏有严复真迹300余件,涵盖信札、手稿、书帖等类别。“为启蒙思想家的巨大声名所淹没,人们尚少注意到他作为诗人和书法家的卓越成就。”这是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前馆长卢美松在其主编的《严复墨迹》前言中对严复书法与诗歌的评价。

  严复对书法的喜爱与见解,可于信札中得见。在给陈宝琛的信札中,严复写道:“《宋搨十七帖》能见借数日不?如可,望带来。”在给无广的信中,多次提及借阅书贴一事,如“兹有求者,曹君淳化帖、郭家庙碑(颜真卿),又费氏仕女是否求售,能借观数日否?”“承假珂罗版王右军帖,把玩累日,所得不少。”

  严复对于名家书贴十分看重。在许多研究者看来,严复在碑学盛行的年代,依然坚持帖学,临帖生涯一直延续至晚年。在临摹和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能够在原帖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即严复所说的“书须重拙,避媚避俗”。

  “他一贯地以颜书为骨架,结体外拓,以王羲之、孙过庭为血脉,笔调流利;一贯地神澄气定,从容俊雅,始终都是一种极斯文的书写。”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说,“明清以来,很多书法家是职业的,他们的书写是为了打动世人,但严复不是。书信往来,就更不会炫技了,而纯粹是他内心的写照。”

  严复在书法上的成就,早已显现。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等小学堂习字帖》第九册收录其草书帖,成为书法习字教材。陈宝琛撰的《严复墓志铭》中,亦曾言:“其为学一主于诚,事无大小无所苟,虽小短札,皆精美,为世宝贵。”其书作,亦被国家文物局列在著名书画家“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名单内。2017年,“绎新籀古 光气垂虹”——严复书法陈列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这是故宫博物院“破例”为一位近代名人开办书法陈列展。

  在《籀古绎新——严复的书法世界》新书发布当天的研讨会上,数位专家学者共同从严复临古书帖中,探讨严复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与坚持。

  严复的书法是“旧”的,而他给世人留下的启蒙思想是新的,严复的一生也不断地牵扯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要解读这样看似被“分为两半”的严复,严复的书法或许是其中一把钥匙。

  孙女辜严倬云这样总结祖父严复的书法:“先祖父一生事功,大半凝结在文字上。他的书法是一生精神面貌的传达,睹其字可以参究其治学处世之道矣。”

  严复未曾放弃过传统。处于文化转型时代的严复,其一生之所求,见之于写在郎官巷寓所的遗言:“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他一生希望能‘会通中西’,能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统合这些矛盾之处,此一努力是否成功可另当别论,然而这一思路是有价值的。”致力于研究严复的历史学者黄克武解读道。

  若加以总结,严复的努力与一生正如严复亲笔题写的四字横屏——“惟适之安”,如今,这四个字已立于其墓前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