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 >> 活动信息 >> 正文

老福州人常用礼饼作为礼品走亲访友,它是做寿、添丁、嫁女、上梁、乔迁、祭祀的必备大礼之一。 位于小箬乡小箬村的学朝礼饼店,正是一家制作礼饼的老店铺。店铺的主人陈学朝是市级非遗项目小箬礼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学朝礼饼油而不腻、甜而不厌、喷香可口,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被誉为“礼饼中的佳品”。 摄制:张锋、吴梓航、洪婷婷、黄子玲 素材提供: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2022-03-03 17:54:09  来源:福州新闻网


老福州人常用礼饼作为礼品走亲访友,它是做寿、添丁、嫁女、上梁、乔迁、祭祀的必备大礼之一。  位于小箬乡小箬村的学朝礼饼店,正是一家制作礼饼的老店铺。店铺的主人陈学朝是市级非遗项目小箬礼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学朝礼饼油而不腻、甜而不厌、喷香可口,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被誉为“礼饼中的佳品”。  摄制:张锋、吴梓航、洪婷婷、黄子玲  素材提供: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由全国少工委主办,中央团校承办,福建团省委、福州团市委承接的“国培计划”(教育部 财政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小学校少先队工作者培训项目2月17日在福州市开班。

  2月19日,“国培计划”参训学员们深入三坊七巷、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开展“国培计划(2021)”中小学校少先队工作者培训班实践教学活动。

  由鼓楼团区委、鼓楼区教育局组织,来自福州市林则徐小学、鼓楼第二中心小学、茶园山中心小学、温泉小学、井大小学的9名红领巾志愿者与青年志愿讲解员、海容社工一同,向“国培计划”参训学员们介绍鼓楼区独特的人文历史。

老福州人常用礼饼作为礼品走亲访友,它是做寿、添丁、嫁女、上梁、乔迁、祭祀的必备大礼之一。  位于小箬乡小箬村的学朝礼饼店,正是一家制作礼饼的老店铺。店铺的主人陈学朝是市级非遗项目小箬礼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学朝礼饼油而不腻、甜而不厌、喷香可口,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被誉为“礼饼中的佳品”。  摄制:张锋、吴梓航、洪婷婷、黄子玲  素材提供: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活动中,学员们漫步三坊七巷,倾听“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回声。

老福州人常用礼饼作为礼品走亲访友,它是做寿、添丁、嫁女、上梁、乔迁、祭祀的必备大礼之一。  位于小箬乡小箬村的学朝礼饼店,正是一家制作礼饼的老店铺。店铺的主人陈学朝是市级非遗项目小箬礼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学朝礼饼油而不腻、甜而不厌、喷香可口,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被誉为“礼饼中的佳品”。  摄制:张锋、吴梓航、洪婷婷、黄子玲  素材提供: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大家走进林觉民、冰心故居,感受《与妻书》中的家国情怀和闪烁橘灯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老福州人常用礼饼作为礼品走亲访友,它是做寿、添丁、嫁女、上梁、乔迁、祭祀的必备大礼之一。  位于小箬乡小箬村的学朝礼饼店,正是一家制作礼饼的老店铺。店铺的主人陈学朝是市级非遗项目小箬礼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学朝礼饼油而不腻、甜而不厌、喷香可口,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被誉为“礼饼中的佳品”。  摄制:张锋、吴梓航、洪婷婷、黄子玲  素材提供: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探访林则徐纪念馆,了解“眼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民族气节。

  活动尾声,“国培计划”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充分感受到了福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为文化志愿者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大方自信的解说点赞!

  下一阶段,鼓楼团区委将持续发力,积极整合资源,拓展志愿服务类型,提升鼓楼青少年对乡土文化的认识与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常态化、多元化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展现鼓楼独特的人文魅力,为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