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 >> 活动信息 >> 正文

罗源溪尾街“重生”送上文化大餐

http://www.fzcci.com   2021-02-22 12:30:36  


罗源溪尾街“重生”送上文化大餐

  改造后的溪尾街成为热门打卡地。

  头顶盘红绳,衣服绣花边,这是罗源畲族凤凰装;点穴有绝技,传子不传女,这是畲家的传奇八井拳……18日,罗源县“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在“重生”后的溪尾街举行,为游人送上文化大餐。

  溪尾街地处罗源县城,曾是罗源最繁华的地段。今年春节,改造后的溪尾街对外开放,成为一处乡愁记忆厅、非遗大观园、热门打卡地。

  “草桥夜市”

  承载乡愁记忆

  罗源县城三面环山,东邻罗源湾,海水涨潮时可顺南、中、北三溪上溯,侵入城内,故史上有“海在城中”之说。

  溪尾街入口处,旧时曾经有座单拱石头桥,叫草桥。桥身长四五米,宽约两米,桥面铺着长石板。据记载,进入罗源湾的大吨位货船、渔船主要靠泊于南陈桥等处码头。小吨位的渔船、货船则乘潮进入北溪草桥桥头。小渔船运入鲜鱼,于草桥一带叫卖,这里成为县城最繁华的地段。尤其夜间,渔夫挑灯卖鱼,城内居民提灯买鱼,灯光点点,叫卖声、还价声汇成一片,热闹非凡,故有“草桥夜市”之称。明朝诗人林元铸的《草桥夜市》写道:“桥头彻夜欢,嘈杂每盈耳。才歇管弦声,书声又四起。”

  年过八旬的朱学舜老先生回忆道,北溪岸边原来有几座廊亭,人们总爱靠在亭子的栏杆上,一边闲坐攀谈,一边看流水潺潺,“当年的草桥桥下是渔船、舢板停泊的小码头。渔民们经常撑着船,拿鱼货换取柴枝,叫卖声不绝于耳”。

  溪尾街“重生”

  打造非遗大观园

  在老人的记忆里,从前的溪尾街很有人气。“旧时,溪尾街很热闹,有说书的、变戏法的,还有挑着鱼丸、扁肉叫卖的……从前,罗源没有电灯,过节时,两旁的店铺点起灯笼,稍有钱的人家拿着洋磅(一种带罩的大煤油灯)带着孩子来这里玩,而后吃碗鱼丸或扁肉回家。”今年80岁的郑淑萍说。

  2018年,罗源老城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启动。去年,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溪尾街保护工程一期建设也纳入规划。

  经过改造,溪尾街多了古木色牌楼,雄伟气派又不失古朴。“昔日草桥桥头的位置设立牌楼作为溪尾街入口,是修建工作的一大亮点,可以勾起罗源老百姓对草桥的记忆,回忆起‘草桥夜市’的景象。另一亮点是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尽最大努力重现溪尾街的历史面貌。”罗源县住建局副局长黄介川说。

  溪尾街旁有溪水流过。旧时,这里的溪水清澈见底。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周边家家户户有了厕所,溪水便不复从前。为了重现干净河道,项目方拆除与河道不协调的建筑,整饬河道,截流污水;同时修缮传统建筑,保留两处具有罗源本土特色的石头厝。

  如今,溪尾街格外热闹。各类非遗的传承人身着特色服饰,通过畲族服饰走秀展示、畲家八井拳演示以及特色歌舞表演等节目,为市民献上了丰富的文化盛宴。现场还设置了罗源传统花灯制作、罗源民间剪纸、罗源角梳、畲族苎麻等非遗文化展位,为市民打造了一处非遗大观园。